《乡土中国》阅读笔记

故乡终究成了永远的怀念

对脚下的热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前言

偶然的契机触碰到了这本书,本来想着一番而过的,翻了前几页,顿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个阶段特别需要这类书,指点迷津,解答人生的困惑。后来了解到清华大学本科生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中自带这本书,感慨万千,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容易被动到接收到好东西,这大概是对优秀的馈赠

二、是什么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由14篇论文组成,1947年初版【这个时间点蛮重要】,1984年再版。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性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不是对基层社会的白描和快照,而是构造出了这个社会系统的底层原理和架构。如果基层社会是一个软件系统,那么这本书就是这个系统的架构图

1、人和土地关系
书里面主要概述中国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她是乡土社会,她的乡土本色主要体现在以农为生、聚村而居、熟人社会。人和土地直接有最紧密的连接,跟土打过交道的人,应该特别能体味到土的价值,田间的阡陌,泥土的芬芳,金灿灿的油菜花,谦逊的稻穗🌾,都是庄稼人的最爱。人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这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没有特别多变动的社会。一个人的一辈子如此,一代又一代如此,生命的循环推动着乡土社会的循环

2、人和人的关系
乡土社会运转的基础自然离不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费孝通称这里面的关系是一种有差序性的关系,即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我认为是本书提出的一个最核心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借助书中的一些相关描述来加以理解。

第一个描述是现象,是一个形象比喻,就像把一块石头投进水中所激荡出来的一圈圈涟漪一样,是一个个同心圆,越是靠近圆心的地方,关系越紧密,越远关系越疏远

第二个描述是阐释,书中费孝通说:“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

通过上面的描述,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差序格局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

3、乡土社会的特点
是愚的社会
是私的社会
是礼治的社会

4、乡土社会的权利结构
横暴权利
同意权利
长老权利
时势权利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出生定居,或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但是他们身上的乡土性依然存在,上层社会依旧是基于基层社会演化而来,没有谁可以否认,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所构筑的中国意识能够离开乡土二字,这是我理解的乡土中国

三、解决了什么问题

读懂这本书可以让底层社会的人,活的通透,用当前流行语说就是人间清醒

1、老家为什么容不下灵魂
印象中是2014年,这句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城市容不下肉身,老家容不下灵魂。大意是说北上广深的高房价让年轻人无法扎下根来,老家的生活又格格不入,满是一眼望到头的绝望。只有在相同的处境下才能感同身受,当时特别有共鸣

能感受格格不入,却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在攀关系?为什么大家都在讲交情?为什么一件私密的事情很快被传的尽人皆知?为什么中年人的学习和发展被诋毁?为什么别人家的落魄被嘲笑?为什么尊卑失序一点点就会被贴上没家教的标签?为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那么关心你的婚嫁和事业?为什么故土难离,又要落叶归根呢……

如书上说这是熟人社会,这是礼治社会,这里年长就是权威,这里没有新闻。人之间的关系是弹性的,是可以伸缩的,因为某事此时会长一点,彼时会短一点,长一点的时候办事就较困难,短时就容易。之前可能会认为是人的问题,现在你知道人只是被动的在这个乡土系统循环,早已被系统同化了。那么多的不可理喻,原来有这么多的理所应当

2、其实是城里人没文化
提到乡下人,很多人想到的是土,没知识,没文化。费孝通却说这是这个系统的规则,在这里语言系统完全够用,不用文字下乡,没有需求就不需要发展。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不会过马路,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城里人到乡下,不会赶狗,也是一样的道理;乡下孩子在教室认字认不过教授的孩子,和教授的孩子在田里捉蝗虫捉不过乡下的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从这一点看来,哪些看不起外地人的城里人,哪些嘲笑农民工读海德格尔的都市人,才是真正的没文化吧

3、这是一个撕裂的时代
西方社会的家是以夫妻感情为主轴,中国社会的家是以繁衍、门当户对为核心。乡土社会中的男女结合感情不是放在第一位的,生育繁衍,壮大门楣,扩大人脉关系网才是首选

稳定压倒一切,在国家层面如此,在公司层面如此,在小家层面亦如此。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要么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悲剧的婚姻;要么是可有可无的恋爱,平稳幸福的的婚姻。恋爱注定波折,婚姻注定平淡

一个有现代意识的青年男女,最后不得不清醒的认知到结婚还是门当户对重要,他们好像认为自己觉醒了,深刻理解了大道理,何其讽刺

我们长在时代的分叉口,这是一个撕裂的时代,痛是难以避免的,这本书不能镇痛,只让我知道了为什么痛,确定性比治疗有适合更重要

4、中国长时间大概率还是乡土社会
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GDP已然稳居世界第二,并且城镇化日益提高。乡土社会似乎越来约被缩小到了农村地区,然而城市里我们似乎还是一直在强调人脉关系的重要性,办事还是要拖关系找后门

昨天看到朋友圈一句话:
上次带孩子回墙国时,亲戚的同龄孩子问她 你有QQ号吗?你的微信是啥?抖音,小红书你不用吗? 我家孩子回答都没有,反问对方 你有IG账号吗?TikTok?WhatsApp?Snapchat?Facebook? 对方说没有不知道是啥 真实对话,两个孩子就是想找个共同的即时分享通讯软件,结果一道墙隔得鸡同鸭讲,从小就分开了

另外中国的很多阶层都是从农村分离出去的,踮起脚尖俯瞰一下这片热土,似乎还是一个循环中的大农村

四、故乡终究成了永远的怀恋

章工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很多人的一生,要耗费许多时间,来和自己的性格、童年的阴影,或者原生家庭、某段深刻的影响抗衡。所以他们的路,会比其他人走得更慢

乡土中成长,都市中谋生,自由里谋爱的孩子,注定要比其人走得更慢

20年前离乡,归乡情怯。2014年起决定不过春节了。故乡一直在远方,故乡终究成了永远的怀恋。怀恋中的故乡,是老子的理想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时候的画面,时空置换

五、推荐语

对于乡下的孩子,如果2022年只读一本书的话,推荐一定是这本,看到就是赚到。对中国的理解,对这片土地的理解,怕是仅有这本书讲的比较通透

精彩短句:
学的方法是习,习是反复地做,靠时间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文化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
礼是按照仪式做的意识
伦是水波
孝是心安,日常接触中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

六、参考

乡土中国【维基百科】
乡土中国【百度百科】
如何评价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知乎】
读《乡土中国》有感:乡土社会的变迁
乡土社会与单位社会:一个辨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