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阅读笔记

《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是一部经典的世界历史著作,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书共8个部分,44章节。

围绕不同文明的演进,以及这些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展开。逐步介绍了公元500年之前欧亚大陆古典文明,公元500–1500年欧亚大陆中世纪文明,1500–1763西方文明扩张,1763-1914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914以后的世界。用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三个月,粗略的翻了一遍,只能说越早读越好。

第一部分 历史是为了了解现实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概你对这句话一点也不陌生。对于中国历史确实如此,但是这本通史会让我们知道,历史是为了了解现实。

这本书为我们勾勒了世界的轮廓。对西方世界的变化,对西方的科学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对欧洲的崛起及全球霸权的阐述,对一战、二战、冷战的详细介绍,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认知提升。正如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说的,进入这本书的意境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不仅在阅读历史,而且也在了解现实;你不仅在与过去沟通,也在与现实对话。读完后会让你对现而今的世界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知道现在的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更重要的是你有了一个跳出中国看中国的视角。

第二部分 三个方面的价值信息

一、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一样生活,而是终日被禁锢在土地上或工厂里或办公室。

这里并不是像讨论生理层面,比如鸟有翅膀,人没有。而是人为什么看似心甘被禁锢在土地上、工厂里、办公室。

0、人为什么看似心甘被禁锢在土地上(农业革命的原因)

靠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人为什么放弃那舒适而又可靠的生活方式,去做终日被禁锢在自己土地或牧场上、无休无止劳作的农民。也就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生产者,进入到农业革命是自愿的吗?书中说在农业革命的数千年之前人类就知道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却没有付诸实践。原因当然后当时可以栽培的植物和可以驯养的动物比较少,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这样的动力。后来因为人口压力,才被迫进行了强制性转变。

当我们再次幻想,像鸟儿一样生活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根本就没有选择项。如果可以,人会一直像鸟儿一样生活,而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环境更有可能重塑人,意志力不一定靠谱。如今疫情压力,想必也会催生出很多改变。

1、人为什么看似心甘被禁锢在工厂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尝试解释】)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当时大部分西方人不居住在乡下。由于当时无论乡间或城市的生产动力都以人力、兽力、风力和水力为主,这种原始动力生成物品的产量有限,当后来航海时代贸易、人口增加时,就不能再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其实也是被我迫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2、人为什么看似心甘被禁锢在办公室(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尝试解释】)

《格子间里:工作场所秘史》中说办公室使人们远离危险的工厂,职员们的工资也比蓝领工人高,它们使得许多女性进入了职场。但”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格子间之中”,60%的美国人在格子间里工作,其中93%不喜欢自己的办公空间。

社会的协作越来越高效,社会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作为一个个体又有多少选择呢。

二、以不同的视角看东方文明

这边书提供了一个在东方文明之外看这个文明的视角。让你更加清楚了认识你所生活的环境,现在之中国为什么是现在之中国。去年看完《世界历史100集视频》好像知道了全部原因。但是本书提供了本质,更深刻的原因。

作为一个工科生,世界历史是空白的,中国历史知道一点。常常有一种自豪感,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之前跟朋友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听到美国历史才2百年,能跟咱们比嘛,也是无力反驳。当我看到书中作者这样的观点的时候,似乎找到了什么。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这就是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对中国的统一,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作者在介绍西方据优势地位时期世界各国的时候,写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克特人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的多。16至19世纪期间,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克特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突然想到《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介绍西班牙入侵美洲最富戏剧性的时刻,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率168名乌合之众用了几分钟就俘获了印加帝国国王阿塔瓦尔帕,阿塔瓦尔帕当时有8万军团、百万臣民守护。当时还把这些美洲的帝国当原始人来看,现在这个画面顿时一点也不戏剧了。

印象深刻还有看到作者对比1500年左右的世界(分基督教世界、穆斯林世界、儒家世界),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不仅觉得毛骨悚然,几千年的王朝兴替,突然觉得像一个Game,比如王者荣耀,从青铜到星耀,你觉得是在一路过关,不断升级,回头看你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一个模式,这个国家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一个模式。玩的很爽,实际还是静止的,不变的。而且那些星耀玩家也未必比钻石玩家高明多少,想起来前几天听老梁《曾经的瘟疫改变了什么》说人们往往觉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了不起,其实他们贪天之功,很多时候都依赖微生物,比如十全老人康熙平定准噶尔很大程度依赖瘟疫。(关于老梁的话不接受反驳)。之前朋友说,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谈什么经济发展,在有些稳定下的发展,事后看也是蛮可怕的。

毫无疑问孔子是伟大的,他创造的儒家学说也是伟大的。但这种模式的绵延是不是一种悲哀,诚然这片土地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太平洋所隔断,文明一直延续。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种论调是多么不堪一击,虽然被草原文化入侵,但是实际上这些民族都是被文化同化。诚如书上说,在这样的时代,稳定成了祸事,而非幸事。

2月的几个周末陆续看了看周浩的几个片子《差馆1》《差馆2》《高三》《书记》《急诊》《龙哥》《大同》《棉花》《厚街》,只记得耿彦波说中国一切问题都是体制的问题,郭永昌说中国很多问题都是体制的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体制的问题,这个体制不一定是现而今,也可以能是儒教,也可能是礼教,可能一直都存在,从来未改变。

不管我们说鸟瞰力,或者说格局,亦或者说上帝视角,作者都是让人感慨的。另外作者说其他文明(中国南方)或免遭侵略,或侥幸存活(拜占庭文明)。唯独西方古典文明被砸得粉碎,无法复原,正是这一特性使西方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这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也值得我们思考。

三、天为什么是蓝的

看到书中介绍西方文艺复兴的时候,提到达芬奇的72页笔记《哈默手抄本》,在这本手稿中他思考天为什么是蓝的,山顶上为什么会有化石。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人,不管什么阶段,对这个世界都是需要一些好奇心的。

为什么是蓝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孩子,也不知道孩子会不会问这个问题,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这个问题,觉得很好玩,research了一下,首先看到的资料就是李永乐老师在优兔上的回答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先说明两个概念,黑体辐射和瑞利散射。
什么是黑体辐射及特点
特征:黑体是只辐射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的物体。黑体发出电磁辐射称为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量的电池波,反射少量的电池波,太阳是绝对黑体。
特点:波长越长的电池波辐射的越少,波长特别短的电磁波辐射的也少,中间会有一个峰值。

什么是瑞利散射及特点
特征:不同的光在经过介质的时候,由于介质的微小折射率变化(空气中分子、灰尘,空气密度变化)引起光的散射。
特点:有些光散射能力比较强,有些光散射能力比较弱。波长越长的散射能力越弱,波长越短的散射能力越强。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
太阳光辐射能量最强的范围是人眼可见光范围(其实是人眼进化调整的结果),波长最长的红光和波长最短的紫光在两个边界。蓝光的能量比较高,同时他散射能力比较强,当太阳光照过来,在大气中发生一次又一次散射,其中蓝光散射的最厉害,所以蓝色的光比较容易成为天空的颜色。

示意图如下:

顿时就被圈粉了。从优兔追到B站。也算是意外惊喜。

第三部分 历史是时代的坐标

这是成年人行走世界的地图,是攻略,如果你是一个游客,地球是景点,那么这份攻略不一定能让你安身立命,至少让你不会让你那么迷茫、无知。

有人说因为这本书选择了文科,有人说增加了世界格局。我个人最大感受,是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及其他在世界的定位。当然还是要保持清醒,书中还是能看到一些欧美中心论的观念,比如作者把西方1500年只1763年海外扩张,称为海外事业,多少有些让人不爽。

无聊随手翻着周国平的书,最后一页最后一句,“历史是时代的坐标,哲学是人生的坐标”。这句话没有啥印象,但是我知道看过,没有千回也有百回。这一回有所悟,其一2018年描绘过哲学这条线,2019年描绘过历史这条线,尽管都是粗线条的,好在粗略知道是什么;其二,最近好像一直在迷路,看到坐标,就有大希望可以定位。悲剧的是我很晚很晚才明白,历史和哲学是基本的人生行动指南。不管你是在广袤的物理世界徜徉,不管你是在深邃的人心泅渡。人生行动指南是我说的,我觉得修正为人生生活指南更加确切。他提供我们回答今日之世界为何是今日之世界,协助我们探索何从何去。这本书是极好的人生生活指南,读了这本书书,才适合去读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读了这本书,才适合去读中国历史;读了这边书,才有可能看到世界,看到世界的结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文化等。

历史和哲学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看似没啥大用,实则缺不得。缺了吃饭没有胃口,缺了睡觉会失眠。

虽如此,成年后的人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一丁点好奇心,不用行走和探索,不用历史和哲学,是另一种幸福。

参考: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维基百科:第一个工业革命
维基百科:第二次工业革命
维基百科: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白领的办公史:格子间是怎么诞生的
维基百科:黑体辐射
维基百科:瑞利散射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